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(fā)以來,挽救人民生命于旦夕的醫(yī)護,被聚焦在鎂光燈下,極盡榮光。而光的外面,醫(yī)學檢驗人知責于心,擔責于身,履責于行,默默無聞的沖鋒在與病毒戰(zhàn)斗的最前沿,以如履薄冰的謹慎、見葉知秋的敏銳、未雨綢繆的意識,歷經春來暑往、秋收冬藏,任歲月蹉跎,初衷不改,篤定而行!
得令而動 實驗室快速組建
庚子鼠年,煙花未盡便紛紛飄落,一夜之間,新冠疫情兇猛來襲,武漢呼叫,全國馳援!大年初二,援鄂醫(yī)護逆行迎戰(zhàn),執(zhí)甲出征。大年初三,根據(jù)上級的要求及部署,錦州市中心醫(yī)院立即組建新冠核酸檢測實驗室(以下簡稱核酸實驗室)。當人們的目光密切注視武漢疫情之時,核酸實驗室已經開始了與病毒的鏖戰(zhàn)。
核酸實驗室的建設沒有現(xiàn)成的模板可以“臨摹照搬”,只能根據(jù)要求摸索著建設,要設置為梯度負壓環(huán)境,三個分區(qū):試劑制備區(qū)、樣本制備區(qū)、擴增區(qū),每個區(qū)域都另設一個緩沖區(qū);檢測流程的制定必須科學規(guī)范,且要利用最短時間完成……人、機、料、法、環(huán)全流程準備,每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都需要安排妥帖,才能保證實驗結果的準確及人員、環(huán)境的安全。大量的準備工作本來需要月余的時間,鄧賓、張曉宏、王倩三位主任帶領具有核酸檢測資質的三位女同志連續(xù)奮戰(zhàn) 10天即完成建設,并通過驗收,投入使用。
受命于危難 紅色娘子軍
能夠進行核酸檢測的檢驗師一定要擁有“臨床基因擴增檢驗實驗室技術”資質,當時醫(yī)院的檢驗師中除了鄧賓主任外,只有朱丹、楊巍和劉慧穎三名女同志具備資格,主任要負責整個檢驗科的工作,不能分身,標本檢測工作就落到了三位女同志的身上,標本不斷地被送進實驗室, “5+2,白加黑”的工作模式立即開啟,在疫情最嚴峻的時刻,她們頂住壓力,圓滿完成工作任務,同時醫(yī)院積極組織全體檢驗師進行培訓,準備最短時間內拿下核酸檢測資質,充實檢驗力量。
破繭方成蝶,涅槃才成凰。2020年5月,檢驗科20名女檢驗師全部取得核酸檢測資質,科室從中抽調10名同志固定負責核酸實驗室工作,其他人完成常規(guī)患者的檢驗工作同時彈性支援。這10名女檢驗師最大43歲,最小24歲,她們年齡雖異,卻同樣蓬勃向上、無懼無畏,9人都是共產黨員,組成了紅色娘子軍。
實驗室啟用兩年多,每一天她們都被防護服、護目鏡、面屏、口罩包裹得嚴嚴實實,生物安全柜、白熾燈、一茬又一茬的標本,一管又一管的試劑,一下又一下的制備……重復而意義重大,一張張準確報告單的背后,是不為人知的辛酸代價。臉部過敏、深深的勒痕早已忽略不計;身披厚重“鎧甲”一干最少4-6小時,洗手衣每個班次重復濕透,加班加到不知是白天還是黑夜,只有換班的間歇才敢喝口水、吃口東西,即使是生理期,也沒有一個人喊苦喊累,沒有一個人提出任何額外的要求;每個人幾乎都患上了右手拇指的腱鞘炎,消炎止痛膏成了必備品;有的患上了嚴重的腰間盤突出,鋼板腰帶、止疼藥隨包常用;有的蕁麻疹經久不愈,磨破了,滲出了,粘到衣服上,只有下了班才感覺到疼;手機24小時待命,無論何時隨叫隨到;很多同志達到心理承受極限,累得癱倒在休息室低聲哭泣,副主任王倩承擔起心理疏導師的工作,耐心撫慰……左手生活,右手責任,且聽風吟,待得花開。她們克服重重困難,漂亮地完成了近百萬人次的核酸樣本檢測任務,經受住了多次全市集中大篩查的考驗,無一例差錯。最多時24小時檢測15萬人次,她們用鋼鐵般的意志堅守著無數(shù)個日日夜夜,拋卻萬里風雪,攜來一身月華。
新冠核酸檢測 一線人員 朱丹
在這10名同志中,朱丹年齡最大,且最早擁有檢測資質,從2020年大年初三至今,一直堅守在核酸實驗室的陣地,記不清有多少次是連續(xù)工作12個小時了,劇烈的腰痛,她咬緊牙關,沒有對任何人說起,只默默地吃下止疼藥,堅持工作。
2021年的一天下午,錦州港送來一批樣本,為境外輸入船員的核酸鼻咽拭子樣本,朱丹正好負責當日的檢驗工作,經過試劑準備、樣本制備,最后她將標本送到擴增區(qū)的儀器上,設置檢驗參數(shù),進行實驗。結果顯示出的陽性數(shù)據(jù)立刻引起了她的警覺,經過反復五次檢驗對照,最終確定為陽性樣本。她沉著冷靜,第一時間逐級上報,妥善保管樣本,并對實驗室進行消殺,為下一個班次的同志們做好環(huán)境的準備,確保安全。做完這一切,已經到了晚上八點左右。根據(jù)預案,她需要暫時隔離在醫(yī)院等待最終結果,同時她也要進行核酸檢測。
夜幕的漆黑與室內的亮白,逐漸形成了對比,她坐在隔離室的床上,才開始考慮如果自己被感染了怎么辦?時鐘的指針指向夜里十點半,讀高二的女兒該放學了。電話撥通,為了避免給孩子造成恐慌,朱丹輕描淡寫地說:”女兒,媽媽可能接觸到一例疑似新冠病毒的標本,今天回不去家了,你照顧好自己,明天早上自己做點啥吃,有事去找鄰居阿姨?!薄皨寢?,你有沒有事?不用擔心我,我會照顧好自己的?!薄皨寢寷]事,你放心吧,早點睡?!敝斓ば那榈膹碗s只能用簡短的對話來掩蓋,工作的責無旁貸,女兒的懂事與理解,都讓這個堅強勇敢的檢驗師在放下電話的一瞬間淚流滿面……
第二天,市疾控傳來消息,這個境外輸入定為陽性病例,轉入定點醫(yī)院治療,朱丹也進行核酸檢測,結果陰性。陽光透過休息室的窗子灑下來,正如朱丹的心情。她整理了一下洗手衣,再度走向自己的工作崗位,新的一天,又開始了。
優(yōu)秀醫(yī)師獎、先進工作者、抗疫防疫工作標兵個人、優(yōu)秀共產黨員等諸多榮譽也算是對她辛勤付出的一種肯定和褒獎,讓人略覺欣慰。2022年初,朱丹又被醫(yī)院上報省衛(wèi)健委為“新冠核酸檢測一線人員”。
圍上鋼板去支援 王旭東
哪有什么歲月靜好,只不過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。王旭東,95后的姑娘,2018年畢業(yè)于河北醫(yī)科大學醫(yī)學檢驗專業(yè),同年考入錦州市中心醫(yī)院檢驗科工作。家在鐵嶺的她,說話溫溫柔柔,如江南女子般婉約,骨子里卻有著東北女孩特有的堅韌。2020年歲尾的大連,2022年年初的天津,兩地疫情嚴峻,需要檢驗醫(yī)師支援,她主動請戰(zhàn),隨隊出征。醫(yī)療隊的客車行駛在高速上,她才拿出手機,通知父母;到達駐地,她第一時間再次確認,行李箱里裝了止疼藥和鋼板腰圍……。多年的求學與工作,旭東小小年紀就罹患了腰間盤突出,犯起病來,腰、腿就會劇烈疼痛,走路都困難?!拔覜]想過腰脫犯了會怎樣,只是覺得作為一名黨員,這是我光榮的使命和責任,那個時候大連和天津的形勢很嚴峻,需要檢驗人員,我就去唄?!边@不算豪言壯語,卻擲地有聲,還有她溫暖如春的笑顏,“沒事,我?guī)Я搜鼑?,工作的時候我都圍著,實在不行還有止疼藥呢!”
在天津支援的時候,王旭東所在的錦州隊從早上6點一直工作到下午15點,不吃不喝、狀態(tài)飽滿,她感覺得到:防護服里的衣服是濕了一遍又一遍,戴著口罩的耳朵一直火辣辣的疼,加樣的手慢慢開始顫抖……但這些都沒有影響旭東工作的干勁兒,檢測點檢測量為32000管,錦州隊一個班次就完成了17000管,本應三個班次完成的任務,遼寧兩個班次就圓滿完成,創(chuàng)下了核酸檢測的“遼寧速度”,這讓天津寶坻區(qū)人民倍受感動,也讓當?shù)氐耐袨檫|寧人豎起了大拇指。
楓葉經霜艷,梅花透雪香。
本部留守、夜以繼日;
外出支援,義無反顧……
她們的事跡無法盡述。
朱丹、王旭東、趙宇婷、閆喆月、楊巍、劉智琪、王英杰、吳松敏、劉慧穎、陳佳美……核酸實驗室的紅色娘子軍,以共產黨員的銳氣與勇氣,迎難而上,敢啃硬骨頭,敢于涉險灘,笑對寒冬,共同迎接著新時代的春暖花開。
供稿/院文學協(xié)會 李英梅
圖片/檢驗科 張曉宏
審稿/群工部 朱偉慧
校對/醫(yī)技黨總支 任傳寶
編輯/宣傳企劃科 常亮